近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多措并舉推動監督下沉、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在深入開展“紀檢監察進鄰里”工作,依托“黨建+”社區鄰里中心設立近鄰紀檢工作室,引導紀檢監察干部沉到一線,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同時,注重科技賦能,開發建設村級小微權力監督信息平臺,創設村務公開、群眾訴求辦理、社情民意收集、紀檢監察干部訪民情等功能,讓權力曬在陽光下。
基層治則百姓安,百姓安則天下安?;鶎又卫硎菄抑卫淼幕?,只有基層社會治理有效,社會才會和諧穩定、繁榮昌盛。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關于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方面明確提出,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把監督體系與治理體系對接起來,也是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贏得“民心”這一“最大的政治”的必由之路。
毋庸諱言,在一些地方,村級權力運行不規范、監督不到位、決策隨意性大等問題曾一度十分突出,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凝聚力,而且嚴重啃噬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制約了鄉村振興的進程。再小的權力也要關進制度的籠子,無數實踐早已證明,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基層的“小微權力”看似只是末梢細節但實際上往往會給群眾帶來最直觀的影響,能否真正管好“小微權力”,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工作能否落到實處,關系到實實在在的民生冷暖。
因此,做實基層監督,既要強化“縣統籌抓鄉促村”,整合鄉鎮紀委、村級紀檢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等監督力量,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也要創新監督方式,探索通過信息化平臺和手段,推動小微權力運行的公開、陽光、透明。也只有清清楚楚亮家底,明明白白曬賬本,群眾才會感到心里敞亮。而通過公開晾曬,也能進一步明確權力范圍、運行流程和辦理步驟,提高基層治理的效能。對于基層干部來說,也是一種“愛護”,信息公開透明能有效消除干群之間由于信息不暢而造成的誤解和矛盾,群眾更加信任和支持基層干部的工作,也督促基層干部更加謹慎規范地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避免跑偏失足。
與此同時,小微權力監督信息平臺也是打撈基層問題的一張大網,通過采集的海量數據,可以廣泛了解掌握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收集涉及基層腐敗和作風方面的問題線索,分領域分地域形成分析報告,作為研判政治生態、開展政治監督、推動專項整治的有益參考,進而讓監督“靶向”更準,讓監督的“劍鋒”朝著問題最多的地方出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痹谛抡鞒躺?,必須堅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加強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形成全面覆蓋、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杜絕各種暗箱操作,讓權力運行始終置于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監督之下,最大限度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守護好人民的幸福生活。
文字:薄魯暉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福建記者站特約撰稿人、泉州晚報評論部主任